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五项措施引导肉牛养殖“出村入园”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助力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治理
时间:2019-12-06 来源: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肉牛产业既是红寺堡区委、区政府确定的3+X主导产业之一,又是红寺堡农民增效、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红寺堡是宁南山区生态移民安置区,肉牛养殖仍然持续着以家庭小规模饲养为主。2019年,红寺堡预计肉牛存栏量6.5万头,其中农村小规模存栏量达到5.35万头,占总存栏量的82.3%。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壮大,养殖资金短缺、棚圈面积不足、饲养管理粗放、疫病防控难、产品质量不优、养殖效益不高、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不紧密、人居环境污染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破解肉牛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难题,红寺堡区委、区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统筹谋划,举好肉牛产业发展指挥棒,通过统筹谋划、搭建养牛,部门联动、鼓足养牛,乡镇牵头、铺好养牛’,企业监管、服好养牛,农户登台、唱好养牛‘戏’”五措并举,引导肉牛养殖“出村入园”。

一、统筹谋划,搭建养牛红寺堡中烟飞地养殖园区和柳泉扶贫养殖园区是红寺堡区委、区政府为有效解决辖区内肉牛养殖户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发展肉牛养殖无棚圈、资金短缺建舍难问题,通过统筹涉农扶贫资金统建转变扶持方式,精准制定扶持措施,免费为养殖户搭建养牛“平台”,扶持愿养牛、想养牛而不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户登台念牛“经”唱牛戏,走好养牛致富路。一是“出村入园”肉牛养殖户,每个饲养周期(按12个月计算)每头牛给予饲草料补助1000元;二是每个园区配套购置TMR (全混合日粮机) 1台、拖拉机1台、购置装载机1台,200T地磅1台;三是每个园区聘请驻场兽医1名,第三方监管服务企业1家。2019年为红寺堡镇飞地园区、柳泉乡柳泉扶贫园区整合资金653万元,计划引导肉牛出村入园”5000头。

二、部门联动,鼓足养牛政府涉农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相互配合联动。财政局牵头协调金融部门为入园养殖户办理贷款;扶贫办牵头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园区机械采购,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服务,落实一般农户贷款贴息;乡镇负责聘请第三方监管机构全程对入园肉牛、物资、驻场兽医等进行监督管理,共同为肉牛养殖出村入园”“鼓劲加油

三、乡镇牵头,铺好养牛”。中烟飞地扶贫养殖园区由红寺堡镇人民政府负责,柳泉扶贫养殖园区由柳泉乡人民政府负责。通过宣传动员,引导农户“出村入园”发展肉牛养殖,指导肉牛养殖户以村为单位,在村级党组织推荐、党员代表带动下,成立养殖合作社,吸收以建档立卡户为主的饲养育肥肉5头以上养殖户和基础母牛10头以上养殖户为社员,通过“自筹+贷款”带牛带资金“出村入园”,每个合作社不少于10户社员或100头肉牛;制定养殖园区管理办法,推选组建园区管理运行组织,为出村入园肉牛养殖户铺好路、搭好桥。

四、企业监管,服好养牛受聘的第三方监管机构(企业)全程对入园肉牛、物资、驻场兽医等进行监督管理,开展入园合作社的财务记账、核算和月度、季度、年度肉牛存栏监测,为相关部门提供监管、监测数据和报告。督促驻场兽医按照业务部门指导要求,开展肉牛疫病防治、疫情监测和出场检疫手续办理及肉牛生产技术和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等全程服务;园区管理组织通过统一提供牛源、统一养殖技术、统一饲草料精准投放、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品牌销售、统一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六统一养殖模式,有效降低肉牛养殖生产成本投入,实现节本增效。

五、农户“登台”唱好养牛“戏”。入园农户根据园区管理规定,投资投工投劳,积极主动参与肉牛养殖实用技术、基本技能培训,增强肉牛养殖技术本领,夯实唱好养牛戏的功底,配合园区管理组织和第三方监督机构及驻场兽医专心唱好养牛“戏”,走好养牛路,实现增收致富

通过肉牛养殖“出村入园”模式的推广,有效解决了肉牛产业小而散、疾病防控管理难、养殖效益低、人居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实现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科学集中无害化,将肉牛养殖小农户与产业发展大市场紧密衔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已有52户农户和84户建档立卡户组建肉牛养殖合作社18家,实现肉牛“出村入园”养殖,存栏肉牛1710头,预计比散养农户增34.2万元,集中处理肉牛粪尿9000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