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近期极端天气频繁,供水矛盾突出,为保灌抗旱,6月底至7月初,水务局组织人员对五乡镇的灌区内外水浇地、高效节水、人饮等进行了旱情实地调查。
一、旱情调查
一是干种面积增加。今年我区春灌期间雨水较往年明显增多,土壤墒情好,部分农户未灌先种,据不完全统计面积达10万亩以上,因此第一轮灌溉周期延长,灌溉量无法增加,农田抗旱基础脆弱,从而导致旱情更加严重;二是种植面积增加。2021年为稳定粮食生产,玉米种植面积达40.93万亩,较2020年增加14.5万亩,同比增长54.86%,玉米属高耗水农作物,用水量大,耗水严重;另外新增巴庄村旱改水面积1.4万亩、占补平衡面积0.47万亩;三是天气持续高温干旱。5月-7月初,全区气温持续走高,大风扬尘极端天气频发,经统计,进入6月份后已出现高温预警4次(35℃以上);四是设计灌溉面积与实际相差较大。红寺堡区扬水灌区“1236”开发总面积42.77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73万亩,相差较大,多年来干、支渠年老失修,未进行改造和维修,水损较大,渠道设计流量小,供水能力无法满足灌溉需求,故我区抗旱形势较为严峻。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夏灌用水高峰期提前,第一轮灌溉周期延长,供需矛盾突出。第二轮未灌溉的区域普遍受旱,人畜饮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我区受旱面积达15.69万亩。黄花菜正处于需水期,缺水将严重影响黄花菜的花期和产量,随着旱情的进一步持续,部分玉米将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干旱可能导致葡萄、枸杞的结果率下降,产量和品质比率下降。城乡居民饮水能够基本保障,但外围放养的牲畜饮水难以满足。
二、灌区灌溉情况
水务局与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积极对接,夏秋灌较往年提前开机2天,大流量运行较往年提前8天,7月4日,流量首次增大到28立方米每秒,红寺堡扬水工程运行方式和流量均达到历史最高峰,将满负荷运行尽最大努力保障灌区各业用水需求;固海扬水管理处和盐环定扬水管理处供水与去年同期持平。
三、抗旱保灌措施
各乡镇、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涉农部门高度警觉,组织抗旱保灌工作技术指导组,深入抗旱一线,帮助和指导干旱地区群众科学抗旱,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杜绝向非计划内种植户供水,根据旱情严重程度,合理调配水资源。严禁超范围、超许可供水,严厉打击在干支渠、蓄水池(库)架泵偷水、卖水的违法行为。为确保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提前部署,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水务局与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积极对接,加强水资源调度,高效利用水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尤其是要协调管理处加大供水流量,尽最大努力,减轻干旱影响。各乡镇要对现有的高效节水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的高效节水工程抗旱保灌优势,尤其是已建的高效节水项目,要组织村组抢抓时机,全面启用高效节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