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红寺堡区“六个落实”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
时间:2021-09-25 来源: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人、人人关心。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红寺堡把“让食者心,让消费放心”作为绿色回归农业发展的本色紧盯食用农产品“好不好”“优不优”等问题,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落实、监督抽查、精准管控风险预警合格准出、培训宣传等措施,着力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落实三级责任,合力推进工作。按照“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要求,逐步健全区、乡、生产经营主体三级化监管网络,大力推进“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监管网格化,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确保工作落细落实落地、不留空、不缺位,构建起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主体尽责、群众参与、社会共治的工作机制。

二是落实监管对象,推行精准管控。根据特色产业发展和种养业生产实际,将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全部纳入监管对象范围,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精准掌握种植养殖情况;区、乡两级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督促生产者落实主体责任,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聚焦禁停药物违法使用、隐性添加和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隐患,大力推进生产全过程风险隐患大排查,坚决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链条式风险。全区397个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备案管理(龙头企业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95家、家庭农场71个),强化监督监测,实行动态化管理,保障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质量安全。

三是落实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模式。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探索推进“122333”监管模式(一图两账两查三表三检三书),即区、乡(镇)分级建立一张监管网格图,健全农产品生产主体台账、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台账,强化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完善生产记录表、检查记录表、执法检查表,常态化开展农残快检、例行风险监测和执法监督抽检,落实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责任书、安全用药告知书、安全用药承诺书等制度,加大违禁农(兽)药监测预警,严格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兽药使用休药期规定。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倒逼生产主体自查自纠、科学合理用药、对标达标生产,“产”“管”并举确保质量安全

四是落实监督监测,强化风险防控。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工作观念,严格落实“双随机”制度,围绕突出问题和重点领域,加强日常巡查、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明察暗访和检验检测力度,重点打击违法使用禁停用药物及隐性添加、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行为,强化检打联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严厉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今年以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6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检查农资门店90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基地12家(次)。抽蔬菜样品2150批次,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8%以上。畜禽产地检疫报检点共检疫合格动物53439头(只、匹),出具产地检疫证1973张。定点屠宰企业共检疫合格牛羊肉及产品177920公斤。牛羊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1434份、官方兽医抽检904份,达到企业自检和监督抽检比例分别大于5%和3%的要求。

五是落实追溯应用,提升监管效能。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辖区149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配备了追溯设备(农资店7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79家),目前全部完成主体注册,审核通过149家,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正在有力有效推进。加快追溯体系推广应用,今年先后3次组织由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测和农资经营店、种植养殖基地等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各级信息员参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累计培训324人(次)将系统设备安装、人员培训、主体注册、产品追溯、开具合格证等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进行按照“ 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的模式,全面推进追溯体系推广应用,开具农产品质量合格证32000张,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六是落实宣传培训,推进社会共治。结合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集中整治行动建立常态化科普宣传机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宣传进乡镇(社区)、进企业、进基地、进村进户等,普及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及生产消费知识等,推进社会共治。不断提升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公众质量安全科学认识水平,引导放心消费。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大型培训宣传活动4场次,悬挂6条,摆放展板12块,发放宣传资料4600份,咨询200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