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统筹抓好项目建设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2-15 来源:红寺堡区教育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自2009建区以来,红寺堡区开启了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新征程,在党的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刚建区的红寺堡,作为全国最大的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地方财政基础薄弱,全区事业百废待兴,教育发展严重落后。202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红寺堡区基础教育设施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建红寺堡同源幼儿园等4所农村幼儿园,使农村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正规的教育,减轻了家长负担,提高了学前幼儿教育质量

新建红寺堡区第六小学、弘德希望小学二期太阳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综合楼及400米环形运动场项目,大大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化解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校额和大班额,使红寺堡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迈入优质均衡

红寺堡区第六小学于20219月初开门办学,学校占地23091.73平方米,共设6个年级,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23名。学校设有图书室、智慧教室、实验室等各类功能室,新建篮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等多种场所,用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学校坚持“和合文化 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以“继承和合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秉承“团结、和谐、合作、共赢”的校训,构成了“和睦、和顺、合作、共享”的校风;“和爱、和洽、合力、合璧”的教风;“和乐、和美、合时、合格”的学风。

  红寺堡区弘德希望小学占地40.05亩,设置36个教学班,可提供1620个学位。项目规划总投资7158.2万元,总建筑面积14912.04平方米。

  学校以“弘毅致远 厚德载物”为校训,秉承“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使命,力求通过寻找学生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等五大“核心素养”、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改革,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与完整人格的培养。

红寺堡区太阳山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8月挂牌成立学校占地面积69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900平方米,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4944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646名,设1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六个年级9个班342名学生;初中部个年级6个班304名学生);学校现有教师53名(其中在编教师27名、特岗教师8名、控制编1名、三支一扶3人、临聘教师5名、吴忠支教教师4、红寺堡支教教师5)。学校现有骨干教师9名,占教师总人数的17%

学习办学条件已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验收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学校现有图书室1间,藏书6457册;微机室2间,学生用机100台,教师用计算机人手一台;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少队室、禁毒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书法室、棋艺室、留守儿童关爱室、卫生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录播室、历史探究室、地理探究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各有一间;13个教学班均配备了一体机教学设备,并实现了网络班班通;学校运动场面积7127平方米。学校将开工建设一栋初中部的综合楼和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化操场。

新建红寺堡区第五中学实验楼、宿舍楼及特教楼、红寺堡区高级中学教学楼,宿舍楼及运动场等重点项目,解决了红寺堡区教育资源不足和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红寺堡区第五中成立于20219月,占地145亩,总投资12530.79万元,总建筑面积36083平方米(含特教楼4056平方米)。有10栋建筑单体,功能室63间,配有风雨操场、VR和阶梯教室,校园全覆盖电子监控系统、多媒体网络系统、信息化教学系统等硬件设施。学校将本着“智圆行方,厚积薄发”的校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校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风,“勤能补拙,格物致知”的学风,“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理念先进、五育并举的文明之园。    

    红寺堡区 高级中学成立于202010月,占地168亩,已建成建筑面积27839平方米,包括9栋建筑单体,功能室13间,校园全覆盖电子监控系统、多媒体网络系统、信息化教学系统等硬件设施。在建教学楼、宿舍楼各一栋,再建风雨操场一个。现有建成建筑单体9栋,学校将本着“立德明志, 砺学启智”的校训,“严谨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善教乐教,为人师表”的教风,“善学乐学,品学兼优”的学风,“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理念先进、五育并举的文明之园。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红寺堡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与广大人民群众空前重教兴学的热情结合起来,激发了红寺堡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红寺堡区教育工作者从星夜兼程到灿烂春雨,站在硕果累累的今天回望二十余年的发展之路,我区教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已经被凝聚和激发,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也将更加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