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时间:2024-06-12 来源: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年来,随着菌源的积累,小麦茎基腐病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已发生危害,主要危害茎基部造成茎基腐烂,还可危害穗部造成枯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小麦茎基腐病可防不可治,必须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各乡镇、种植主体要加强田间管理,提前预防,以避免损失。

防控技术

各种植主体应采取以抗病品种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种子处理和春季喷雾为关键、生态调控和其他措施为辅助的综合防控技术,控制病原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农业措施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根据播期、茬口安排等合理选择抗茎基腐病品种。

2.精细化整地。小麦播种前,深耕土壤25-30厘米,将表层病残体翻入深层,减少病原菌数量,同时可疏松土壤,有利于小麦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3.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对于零星发病的麦田,可将病株带出并进行集中销毁。对于发病严重的麦田,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应进行堆沤还田,从而减少土壤中的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数量。

4.实行科学肥水管理。发病地块应增施磷钾肥和锌肥,忌偏施氮肥。灌浆期天气干旱有利于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

药剂防治

1.做好种子处理。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使用氰烯菌酯、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2.采取喷雾防治。在小麦拔节期前喷施杀菌剂可进一步控制茎基腐病的危害,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在小麦上登记的单剂及其复配制剂等喷雾。施药时尽量采用自走式高架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时应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提高防治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