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锦绣新灌区 黄河水润万家
时间:2024-07-10 来源:红寺堡区水务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红寺堡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于1998年开发建设,短短二十多年,累计开发耕地70余万亩,宁夏南部山区约23万贫困群众在此安家落户、脱贫致富,五级扬水将黄河水输送到红寺堡这片干涸的土地上,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靠天吃饭”的问题,红寺堡区这个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从无到有,全赖黄河水之功。

黄河水让老百姓种上了盼望的水浇地

以前生活在西海固的群众种地“靠天”,搬迁到红寺堡区后,红寺堡扬水工程从中宁布置5座主泵站,9座支泵站9条支干渠,五级扬水总扬程305.8m,设计流量28 m3/s。红寺堡区精准核定3个灌域65个行政村灌溉面积,确权取水量1.99亿立方米,逐级分配用水指标到村、组、农户,将黄河水送到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老百姓种上了日思夜盼的水浇地。

近年来,红寺堡区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深化用水权改革,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持续规范农业用水管理,严格定额管控,最大限度体现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以“扬水管理处+红寺堡区水务局”“扬水管理处各站所+乡镇”“灌溉管理站+水管所”以及“村委会+支渠长”的四级灌溉管理服务体系,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用水方式逐步向集约节约转变。

金庄子水库、新庄集水库、黄草墩蓄水池、柳树台调蓄水池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建设,保障农作物灌溉用水,红寺堡区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在保障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黄花菜41800亩、枸杞7600亩、葡萄108000亩。黄河水和“这个时代”既带来一片绿洲,也在红寺堡催生出了金灿灿的产业。现如今,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黄河水让老百姓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为实现老百姓“吃水不愁”的目标,红寺堡区始终把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内容。一是通过查问题、建台账、争资金、立项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升级改造,紧紧围绕饮水安全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多措并举,找问题差距、补短板弱项,持续开展全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改,确保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二是稳步推进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针对水处理能力不足、管道管径小、材质标准低,埋深浅运行年限长等问题集中的供水管道。多方筹措资金、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网进行全面升级和完善,及时修缮老旧管网,确保管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自2020年以来在已建工程基础上实施21个人饮巩固提升整村推进工程,投入资金8100余万元,对21个村组农村人饮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安装智能水表,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三是加强供水企业监管,建立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消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加密检测频次、提高水质保证率、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工作要求,对各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测,截至目前,红寺堡区农村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供水保障率达到98%以上。老百姓挑水、拉水,喝井水、窖水已成为历史,家家户户都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二十多年来,在总书记的关心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红寺堡区23万移民群众团结一心,在戈壁荒滩谱写了一曲“沙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壮歌,“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已成为灌区老百姓共同心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