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红寺堡要闻
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时间:2017-02-27 来源: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2017-02-27 10:12 张秀丽 

为进一步掌握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寻求蔬菜产业发展的长远对策,以蔬菜提质增效为目的,有效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期,农牧和科学技术局组织人员通过走访蔬菜种植户、深入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销售市场和加工龙头企业进行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红寺堡区现有耕地面积69.25万亩,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以上。蔬菜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依托红寺堡特有的光热、气候、水利和区位优势条件资源等适合发展蔬菜。红寺堡区蔬菜种植总面积54333亩,年产量达11万吨,总产值达到1.9亿元。已建成5个大拱棚蔬菜种植基地,4个露地蔬菜种植基地。1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有22个,有自己生产基地的企业8家和合作社5家。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加工企业以红山河辣酱厂和益农脱水蔬菜加工厂为代表,红山河辣酱厂今年只有3500吨的生产量,益农脱水蔬菜加工厂今年则停产。红寺堡区蔬菜的销售主要以外销为主,主要包括黄花菜、白萝卜干、辣椒、韭菜。

二、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蔬菜生产基地分散。65%蔬菜种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而且我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到40%。已建成的设施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老化,缺少修缮资金,灌溉水源少,空置园区较多。

2、农民对发展蔬菜产业认识不高。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蔬菜产业发展。导致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蔬菜产品加工量小,大部分蔬菜直接流向市场。

3、营销协会组织少。没有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信息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滞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4、蔬菜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虽农业部门出台的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并没有细化、量化。农业执法人员少,检测仪器和检测点少、对分散种植户监测力度较薄弱。

三、蔬菜产业发展主要措施

1、实施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红寺堡区政府要把蔬菜产业放在特色主导产业的位置来抓,制定蔬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落实措施,扎实推进,将蔬菜产业培育成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要通过政府引导、典型带动,政策支持等形式,重点在五个乡镇扶持更多村发展蔬菜产业,逐步实现蔬菜的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依托项目带动,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加大蔬菜科技含量投入,依托我区新建蔬菜生产设施、日光温室提质增效、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带动,生物秸秆反应堆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连作难题,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3、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蔬菜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蔬菜技术骨干和科技带头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发展蔬菜产业认识,提高农民种菜技术水平。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开展农药、肥料零增长活动等,为蔬菜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继续做好绿色无公害蔬菜认证工作,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组织及个人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努力扩大认证品牌蔬菜的基地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提升品牌效应。

4、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蔬菜安全生产。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蔬菜各环节检测。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5、通过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培育蔬菜产业企业。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强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来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发展蔬菜产业,促进蔬菜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6、完善销售服务网络。农业部门要加强蔬菜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各类网站建设,通过电视、报纸、宣传资料等形式及时发布蔬菜市场价格行情。同时,要分析蔬菜市场行情走势,指导农户及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要进一步做好蔬菜生产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蔬菜市场流通秩序。做好蔬菜运销“绿色通道”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良好的市场

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