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新庄集乡||【乡镇动态】新庄集乡坚持“四个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4-07-25 来源:红寺堡区新庄集乡人民政府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今年以来,新庄集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党的领导这一核心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生命线工程、基础性事业来抓,坚持“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聚在一起”,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产业基础、文化基础、群众基础,推动形成各族群众生活相依、情感相融、心灵相通“互嵌式”的生动局面,大力促进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坚持“想在一起”,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坚持“五个认同”,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将民族工作纳入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重要内容,形成乡村两级积极参与民族工作、主动开展民族工作、共同推动民族工作的良好局面。充分依托乡党委党校教育阵地,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培训必修课程,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干部理论学习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栏、公众号、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广泛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等,组织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次,宗教界人士“三定”学习3次,积极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意识和“包容共治、守望相助”理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二)坚持“干在一起”,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业基础。坚持“管肚子”和“管脑袋”并重,不断赋予民族地区各项政策措施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探索成立农特产品销售“联盟党委”,全面深化“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全乡粮食播种面积达8.42万亩,建成白墩、杨柳等6个千亩特色种植业基地和红川、飞地等6个千头养殖业园区,新建洪沟滩、西川高效节水示范基地0.99万亩,建成红川、沙草墩等设施农业1030亩,发展小番茄、西瓜、辣椒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近就地稳定务工500余名,劳务创收约1600万元。建成新庄集乡电商服务中心和白墩、红川等乡村振兴示范村,杨柳、东川等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铺就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共同致富的“幸福路”,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业基础。

(三)坚持“融在一起”,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础。健全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采取线上+线下、进村宣讲、板凳会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七进”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重点节日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宣传“聚人气”“冒热气”“接地气”。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着力培育“感恩、包容、创新、奋进”的移民文化,举办杨柳油桃采摘节和西川、南源文化戏曲汇演、“团结杯”文体活动,以及“崇文重教、立德树人”等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东川、红川、南源、杨柳等民族团结广场4个,白墩村成功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4个宗教场所“五进”活动丰富开展,全民唱响“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总书记亲”主旋律,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础。

(四)坚持“聚在一起”,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基础。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创新组建“夕阳红”暖心队,义务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宣传、残疾人家庭卫生大扫除等民生实事,倡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守望相亲。探索建立“五心归一”工作法,构建“综治+N”全科网格,建成16个村“塞上枫桥”调解室,依法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找准民族团结工作着力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选优配强杨柳、柳树台、新台等村“两委”班子,培育村级后备力量77人、产业带头人135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02人,选树各类示范户170余户,16个村完善了移风易俗“三字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村规民约,打造沙草墩、红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移民融入示范村2个,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全面促进移民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