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索引号
640303002/2021-01595
文号
发布机构
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部门
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1-11-25
名称
吴忠市红寺堡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情况汇报
吴忠市红寺堡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情况汇报

    2020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宁夏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10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同志赴红寺堡区调研督导脱贫攻坚,提出了力争把红寺堡区建设成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要求和目标,并纳入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这赋予了红寺堡区新的时代重任,更是红寺堡区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陈润儿同志调研红寺堡座谈会议精神,坚定担当不辱时代新使命,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精心谋划推进先行区建设。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出台的重要文件、部署的重要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尤其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各项工作的主题主线、引领发展的方向指引、统揽事业的根本遵循,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二)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吴忠市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分工方案》,紧密结合示范区创建重点工作任务,起草了《吴忠市红寺堡区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分工方案》。成立了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党建、乡村振兴等10个工作组,处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建立工作包抓、定期调度、跟踪问效等保障机制,严格落实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挂图作战,确保工作按时高效完成。

(三)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坚持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吴忠市重大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我区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富民强区、建成示范、走在前列为目标,编制完成《吴忠市红寺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制定2021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年度发展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组织编制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交通运输体系等13个专项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科学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抓实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

持之以恒抓项目扩投资,充分发挥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作用。一是优化项目谋划。精准把握国家政策,抢抓先行区、示范区创建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大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项目谋划储备力度,筛选更多前期手续完备、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争取更多中央和自治区项目支持。截至目前,谋划储备“十四五”项目550个,总投资1080亿元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抢抓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全年争取资金突破25亿元。抓住国家继续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等政策,盘活城乡闲置土地资源,做好“以地生金”这篇大文章。统筹安排、编制下达政府统筹投资年度计划,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化零为整,握指成拳,优化政府资金投向,实现各类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落实重点项目处级领导包抓机制,建立完善“部门一周一调度、处级领导半月一督办、政府一月一推进、区委一季度一分析”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全面落实台账制管理,实行对账销号,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五)聚焦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立足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承载功能不足的实际,着力绘制基础设施建设“路线图”启动《红寺堡区城乡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红寺堡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红寺堡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已完成初稿实施城乡基础设施项目39个,总投资7.9亿元。新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3个,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16个,新建“旅游路”“产业路17.9公里,提升改造24公里,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成果。扎实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建设,筹措资金9558万元实施人饮巩固提升、盐碱地治理、村庄内涝治理等项目25个,提升改造供水管道769公里。

(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乡村品质

紧扣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目标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观摩评比会,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开展房前屋后“三堆”、沟河道垃圾、宅基地及庭院卫生整治行动。截止到目前,累计发动群众参与15万余人次,清理垃圾60余万吨,清理房前屋后“三堆”3万余处,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3000余处,渠道清淤600公里,维修改造农渠115公里,清理林带、田埂、路肩蒿草600余万方米,投资1.2亿,全区完成绿化10.76万亩栽植各类树木近70万棵,发布宣传信息110余篇,发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4万余份,签订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3.5万余份,录制小视频、音频广播等线上宣传资料3件,悬挂宣传横幅260余条,砌筑院墙约50千米,铺设供水管道677公里,实施人饮巩固提升、盐碱地治理、村庄内涝治理等项目23个,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000座,实施弘德、同原、永新、沙泉、柳泉污水管网项目11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1、提升泵站5座。坚持从外到里,里外结合,局部示范,全面开花的整治思路,聚焦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群众习惯养成等重点领域,细化26个区委部委、区直部门和群团组织任务分工,以弘德、永新、红川等10个村庄为重点整治村,以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梯次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七)打好“三大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擦亮全绿色发展的底色。“十三五”以来,累计人工造林12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12%,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56.6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40.87%42.9%18.39平方米,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实施东西区锅炉脱硝、除尘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实施人饮水源地保护、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等项目,新建改造市政排水管网12.6公里,敷设弘德、同原、永新、沙泉污水管网72.6公里,沙泉水源地水质达到类标准红柳沟、苦水河、清水河流域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标准

(八)做好产业融合,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

特色农业提速加力。统筹推进葡萄、枸杞、黄花菜、肉牛和滩羊等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新增酿酒葡萄2000亩、低产园改造1.4万亩,新增枸杞713亩、黄花菜1350亩,肉牛、滩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2.5万头、96万只。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促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滩羊生态智慧园区等工程,培育形成产业示范村26个,在太阳山镇、新庄集乡、柳泉乡新建标准化养殖园区3个,建成百瑞源23000吨枸杞原浆生产线、水发浩海黄花菜深加工生产线和万吨冷库,建成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工业经济稳步运行。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易达、坤正9家纳规潜力企业,争取企业各项扶持资金1666.8万元。实施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抢抓宁电入湘机遇,积极推进“一线一园一基地建设,编制完成“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和绿色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规划签约落地湘投控股、中车株洲所、五凌电力、嘉寓新新投资8个装备制造及光伏项目,推动三峡50MW风电、上海机电100MW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新能源装机容量458万千瓦,占全区近六分之一。服务业经济加速回升。实施红寺堡区(葡萄小镇)紫光湖游客服务中心、交通物流园等服务业项目9,培育瑞思豪酒店、宁夏老周物流3家企业入规纳统组织宁夏黄河中药材成功申报服务业引导资金100万元建成2000㎡电商仓储物流分拣中心5个乡(镇)物流快递服务点、46个快递收发代理点,引进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等社群电商企业4家,举办电商普及培训班3期,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1900万元。开展乐享消费  约惠红寺堡系列促消费活动,累计销售额2480万元。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弘德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永新村入选宁夏特色旅游村启动宁夏移民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争取宁波市将红寺堡区列入职工跨省疗休养目的地。

(九)做好创新引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增动能,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R&D经费投入8800万元,投入强度增长1.25%全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成功备案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积极申报黄花菜烘干与速冻技术示范推广等各类科技项目45个,争取资金1409万元实施葡萄保护双防多效稳产优质栽培等重点产业提质增效集成示范项目4个,力促科技成果转换。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全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4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7%。实施工业绿色改造项目6个,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13万吨。成功申报绿色食品5个,评定宁夏平头羊冷鲜肉等4个二星级食品加工企业。加强能耗双控工作,督促赛马水泥严格落实错峰生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坚持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举办红寺堡论坛·2021年中国葡萄酒酒商大会,开展第四届黄花菜采摘节,进一步擦亮中国葡萄酒第一镇”“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品牌。加快工业两化融合,赛马水泥建成数字化车间,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9家。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层次较低。酿酒葡萄、枸杞、黄花菜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品牌建设和营销乏力,市场占有率、品牌认可度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次产业融合不足。新能源自然禀赋好、比较优势明显,尚没有形成产业链,电商、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处于培育阶段。

二是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起点低,供水、供暖等市政管网老化、污水管网堵塞严重,雨污合流管网占排水管网的99%,雨季直排污染严重,内涝多发。村庄规划标准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配套、绿化等整体起点不高,改厕、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难度大。扬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年限久,部分渠道和建筑物带病运行,跑、漏、渗现象严重。

三是生态环境治理存在差距。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强化。近几年,我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由于地处中部干旱带的特殊区情,PM10总体居高不下,难以掌控。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凸显,土壤盐渍化程度日趋加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步伐缓慢,农药、化肥使用管控难度较大,农村垃圾和秸秆焚烧现象还时有发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还需不断提高。流域治理成效还不够理想。河道乱倒乱挖现象还没有绝迹,河长制工作需要持续强化。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围绕保障黄河安澜,全力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

突出黄河长治久安,立足隐患防范、安全稳固、源头控制,重点实施沟道治理修复、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工程,打造百年堤防,构筑稳固防线。坚持堤路林相结合,加快黄河支流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提升沟河道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生态旅游线有机统一。结合红寺堡区沟河道实际,分步分阶段开展生态造林、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采取“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实施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流域内的52条沟道337公里险工险段治理,推进护岸工程建设,综合整治隐患河湾,有效控导主流、稳定河势、护滩保堤。

(二)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纵深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施空间规划、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程,增强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加快红寺堡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形成红寺堡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植树种草力度,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力争到2022年完成营造林4.5万亩,2025年完成11.4万亩,稳定基本草原面积239.87万亩以上。积极探索中部干旱带黄土高原水土治理模式,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到202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万亩。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加强罗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到2022年底通过采坑回填、土地平整、边坡治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治理总面积达到0.47万亩。

(三)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全力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

稳定大气治理成果,全面治理水体污染,有效防控土壤污染,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全地域全时段全过程推进“四尘同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加强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等重要入黄排水沟道综合治理。加强农田退水、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生态沟道、人工湿地等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城乡污水管控,加快推进二污二期、弘德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完善农村污水处置设施,实现管网全覆盖、散养区粪污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全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建立完善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机制,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治理行动,确保到2025年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四)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全力建设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

坚决落实总书记“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的指示要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开放发展步伐,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迈进。坚持走绿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加快宁湘产业园中车碳循环智能装备、五凌储能生产线等项目投产达效,规划建设330kV升压站和共享储能电站等新能源一体化发展配套设施,实施整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和光伏电站示范基地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大力推动实施结构的改造,加快“散乱污”企业阶段性清零,摸清“僵尸企业”底数,推动有序出清。继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加快平头羊绿色工厂、兴民纺织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创建葡萄绿色生产基地1个,黄花菜生产基地1个,建设农业产业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形成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化生产规程,推广“研发+工厂+基地”模式,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节水农业。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产业链改造升级,试点建设饲料精准投放、疫病自动诊断示范点1个,测土配方施肥、设施农业自动控制等物联网技术示范点1个。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5个。落实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汉森山地葡萄基地、太阳山黄花菜观光基地,提升改造永新村民宿民居,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鼓励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吸引社会资本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0家以上。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深入实施自治区“六大行动计划”,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快商贸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团结商业广场、鹏胜时代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商户入驻率,加快运营步伐,鼓励企业打造特色美食街、步行街,壮大新业态培育新消费。加快建设冷链、仓储配套设施,促进我区冷链物流发展。加快开放发展步伐。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周边省区合作交流,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黄花菜、葡萄酒等专题推介活动,支持鼓励辖区企业在区外设立特色产品直营店。

(五)围绕发展黄河文化,全力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挖掘黄河文化价值,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旅游+”非遗+”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价值,加强对红寺堡区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红寺堡区内黄河文化及因扶贫扬黄灌溉衍生的移民文化的精神内涵。大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工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红寺堡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推动戏曲、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建设扬黄三泵站黄河文化研学基地,配套完善道路,停车场,标识系统,语音讲解等设施,形成研学基地。修复与保护1236工程总指挥部遗址,建设扬黄工程纪念馆,盘活文物资源,建设工程纪念馆,发扬新时期大禹精神,培育红寺堡人的家国情怀和感恩意识。打造红寺堡黄河文化主题舞台剧。大力发展文化市场,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支持文创设计、影视动漫、数字展馆、电竞赛事、网络直播等创意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吴忠市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11月25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